
近日,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七屆智慧醫療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上,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醫為")承建的“三都縣5G+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項目”經過專業評審,在全國769個參賽項目中表現突出,獲得縣域醫療創新賽道全國一等獎與最具發展潛力獎。此外,東華醫為還因其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技術創新和行業實踐,獲頒大會金翎獎。
三都水族自治縣作為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曾面臨醫療資源分散、信息化水平低、基層服務能力不足等難題。東華醫為聯合三都縣人民醫院以及黔南移動,以國家醫改政策為指引,以5G、大數據、云計算為核心技術支撐,打通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創新構建“1+N”醫共體應用體系,實現醫療資源統籌管理。通過頂層設計構建“三都模式”,破局縣域醫改難題,賦能助力基層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服務能力提升。主要技術設計規劃是:一是構建“三位一體”技術支撐體系。東華醫為聯合三都縣人民醫院、黔南移動構建“三位一體”技術生態。首先,網絡底座方面,采用5G輕量專網(無線)+SPN/PON混合組網(有線),實現縣鄉村三級網絡覆蓋。其次,整體架構方面,通過一個醫共體平臺,N個應用服務支持,構建一套“1+N”的醫共體應用體系。最后,技術融合方面,5G、大數據、云計算支撐資源調度與業務協同;二是建設一體化管理平臺。主要實現功能有:一是資源整合統一管理。打通21家鄉鎮衛生院、152家村衛生室,建立“縣—區域次中心—鄉鎮—村”四級網絡。統一管理醫共體人、財、物等資源;二是數據互通。實現歸集臨床、運營等多維度醫療數據;通過醫共體信息監管大屏實時分析診療行為、醫保控費、資源使用效率;三是服務下沉。醫共體總院依托醫共體信息系統,搭建影像、檢驗、心電、病理等共享中心,構建“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分級診療模式,打破資源壁壘,實現區域優質醫療資源共享;醫共體公共衛生管理平臺通過橫向打通醫療、公衛系統,實現居民生命周期健康數據互聯和疾病預防-診療-康復流程服務的一體化管理體系。
東華醫為深度整合技術生態,賦能三都縣醫共體實現管理、服務創新。醫共體“三都模式”創新亮點主要有:一是“1335”智慧運營體系高效協同運行。該體系以統籌管理為基礎,通過資源配置三集中(學科、人才、住院服務)、服務三下沉(專科、中醫、慢病管理)、醫防五融合(管理、隊伍、服務、信息、績效),有效提升醫共體整體運營效率;二是遠程醫療服務創新。通過遠程門診會診平臺,搭建了總院各科室之間、總院與各分院之間桌上的視頻終端的實時會診橋梁;三是藥品管理創新。通過中心藥房監控平臺,實現全縣藥品統一管理,實時監測藥品庫存與使用;實現處方延伸服務,總院可將鄉鎮分院不具備使用資質的藥品配送至鄉鎮分院,群眾可享受與總院一致醫保報銷比例;四是醫防康養一體化。在保持行業管理不變、常規服務渠道不變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化平臺將醫療服務與疾病預防、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養老、照護之間無縫銜接,實現“醫療、預防、康復、養老、護理”一體化集中服務和優質高效服務。
該平臺上線后,三都縣縣域就診率、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占比、患者滿意度得到提升,得到貴州省政府、省衛健委的高度關注。平臺吸引湖南、陜西等多地政府及醫療機構前來考察,項目創新實踐多次獲《貴州健康報》等權威媒體報道。此外,東華醫為醫共體解決方案還在鞏義市、中衛市中寧縣、成都市新都區、沙灣市等全國多地成功落地,適配不同區域的需求與特點,形成快速可復制的標準化服務體系。東華醫為將以此為契機,通過持續技術創新推動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升級,為健康中國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據了解,智慧醫療創新大賽由“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湖南省計算產業生態創新中心(醫療行業)主辦,四川省衛生信息學會互聯網醫療專業委員會等全國40個醫療行業協會學會支持,是國內智慧醫療領域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賽事之一。本屆大會以“智領未來 算啟新醫”為主題,匯聚了全國卓越醫療機構、科技企業及高校團隊,覆蓋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