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界走進上市公司》專訪東華軟件董事長薛向東
目前,相當多的軟件應用公司紛紛發力智慧城市建設、數據中心云服務以及移動醫療服務,勢頭正勁。這些公司除了有技術優勢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多年的行業數據積累。智慧城市、大數據、移動醫療,都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也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這些行業。究竟什么樣的企業能夠如愿在這幾個領域里分得一杯羹?本期《金融界走進上市公司》專訪東華軟件董事長薛向東,談一談東華軟件計劃如何在這幾個熱門領域大展身手。
薛向東:智慧城市先從行業角度入手 與政府合作 智慧城市作為現代信息技術集中應用與展示的重要載體,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建 設升級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從概念導入期正式進入了務實推進。
金融界:今年10月,東華軟件出資7200萬元控股東華智慧,開啟混合所有制浙江案例,同時也開啟了與浙江展開智慧城市合作,目前涉及哪些智慧城市建設?
薛向東:前期運營整個衢州市的城市一卡通,目標是承擔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公共信息平臺建設、電子政務云、企業管理云、智慧旅游建設等,這件事得到浙江省及衢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金融界:東華軟件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切入角度是哪里?
薛向東:東軟在智慧城市涉及面很多了,比如說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教育、智慧社保等等。從切入的角度看,第一我們要先從行業角度入手,比如醫療、公安等具體領域,然后跟政府合作建立智慧政府,讓它協同各個行業,把大數據給弄起來。
金融界:這種智慧城市的合作模式什么樣的?
薛向東:我們會根據各地的情況區分,合作模式上基本有三個種類,一種是當地政府出錢提供公共服務;第二種是企業與政府合作,企業代政府出錢獲得相應的經營權;第三種是企業自己需求,比如說銀行、醫院的智慧升級,三種模式都可以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薛向東:東華軟件不參與數據中心建設之爭 企業級的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是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隨著云服務概念的出現,數據中心已經從單純的租用設備,發展為資源云服務提供商。
金融界:今年7月東華軟件成為阿里的戰略合作伙伴,您們在數據中心云服務有哪些合作?
薛向東:云服務有三種模式,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我們賣的是SaaS,而阿里這種企業提供IaaS和PaaS服務,但是SaaS是需要軟件公司提供的,也就是我們。而且我們能夠把我們的醫療、金融、政府管理等服務客戶,統統的都架到阿里的IaaS平臺上去,這樣雙方可以互惠互利。
金融界:東華軟件在數據中心中的定位是什么?
薛向東:是得看這些企業的定位在哪兒,實際上很多賣機房賣數據中心的公司,跟我們都是合作關系,因為我們一方面需要他們的數據中心做存儲,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幫他們建設、規劃數據中心,我們有全面的解決方案和軟件。比如華夏銀行,它在各省都有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需要有機房監控、門禁系統、UPS監控,空調監控、服務器存儲網絡監控、業務監控等,這些我們都有一套軟件來管理,通過流量分析,控制和功能安全統籌。
我們不自己建數據中心,我們的強項在于管理數據中心,像百度、阿里、360我們都有合作,他們的數據中心服務范圍越廣,我們的商機會越多。
金融界:今年11月東華軟件公布以“股份+現金”的方式收購深圳至高通信的全部股權,至高通信是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未來公司的并購重點是哪里?
薛向東:未來我們會繼續關注技術創新,比如人臉識別技術,大數據、云等、移動互聯網等,我們跟中科院計算所、跟清華有很多這種技術的合作,通過這些合作,把這些技術研發出來。不一定要通過并購形式。另一方面我們并購可以確定一定都是同行的公司,我們堅決不去并購信息技術以外的公司,因為我們的定位就是專業專注。
薛向東:東華軟件轉戰私人醫生市場 移動醫療已經成為電子醫療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國內醫患比例已經達到驚人水平,移動醫療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個有效途徑,移動醫療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金融界:醫療領域是東華的重點,并正在推出自己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健康樂,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理念?
薛向東:以前我們的服務模式的都是B2B,現在有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就形成了B2B與B2C并行,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網上的私人醫生,通過手機可以實現問診。在B2B端我們的優勢在于很多醫院都是我們的客戶,在用我的HIS軟件,他們現在的醫療系統都用我們的,要跟這樣的醫院打通互聯網醫療就很容易。
金融界:如果有一家使用其它公司軟件系統的醫院,怎么與東華軟件對接互聯網醫療?
薛向東:如果說那家軟件公司也跟我們做了類似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系統,那這里面可能就有點麻煩,畢竟是同行間競爭,但如果那家企業沒做類似的事,我們可以合作談接入問題。目前當然是先把我們自己這三百多家大醫院拉進互聯網醫療系統,這些醫院聚集了國內最頂尖的專家嘛。
金融界:有已經簽署合作的醫院嗎?
薛向東:我們現在已經跟地壇醫院、友誼醫院、華西醫院等很多醫院簽了合作,我們的互聯網醫療還沒上線就簽了很多家,外地醫院像青島青醫附院等也簽署了合作。他們愿意做這件事,因為能給醫院的科研等帶來很多好處。
現在醫院資源緊張,特別是好醫院緊張,通過互聯網系統可以實現科研病例的網絡共享,為醫生提供科研條件,在網絡上對于單一病情各個醫生共享病人的情況、收集病人用到的藥物、醫囑不同的效果等,通過共享讓醫生做科研,這樣一是釋放了緊張的醫療資源,二是可以共享到這個數據,完成科研。
還有就是遠程醫療,這個已經不新鮮,但是現在能實現移動遠程醫療也是一個創新,患者也可以通過他的手機,幫家人去付掛號費、付醫藥費,再也不用去排隊付錢,確認付費成功直接就到CT室拍片子,這對就醫環境也是一個大的改善,這些都已經能通過東華的軟件實現。
金融界:東華軟件在B2B端擁有優勢,那么在B2C端如何開展呢?
薛向東:這個確實不是我們的強項。也是近期要大力加強的地方,這里面有幾個思路了,第一種當然是做好產品,靠互聯網營銷,然后通過微信等自媒體傳播;第二因為我們有很多合作的企業,我們跟這些企業談,讓他們的員工使用我們的互聯網醫療軟件,員工使用我們的軟件產生了流量和消費以后,我們會跟醫院和醫生有分成,跟企業也有分成,像中石油這種企業它不一定會去談分成,它反而樂于把這個作為一種福利推廣給員工,我們通過為企業建立員工醫療管理服務還能向企業收費。
金融界:這種互聯網醫療服務,東華軟件怎么向消費者收費?
薛向東:這里面醫生咨詢是一個收費來源,其它軟件已經有先例了,大家也了解一些,還有就是術后管理,比如某個患者上了個支架,我的院后管理能讓患者定期得到醫生的網上指導,如果是外地病人,還可以通過視頻通話,通過微信,通過QQ去指導。這種服務一般中產階級吸引力比較大,費用也不高,一年交個兩三千塊錢,能提供一個實時的醫療服務咨詢,醫生因為有分成存在也樂于借此和患者交流。這一塊可以通過醫生進行渠道拓展。
金融界:東華軟件的互聯網醫療何時能夠上線呢?
薛向東:2014年就會上線了,這個之前已經做了很多鋪墊了。
記者手記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魔力顯現,它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而奇妙的互聯網名詞,而是實實在在能為企業帶來效能提升與市場開發的利器。隨著大數據的應用,引發了數據中心建設競爭、企業大數據應用熱潮、智慧城市建設加速等等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碰撞,而軟件企業作為大數據的開發與始作俑者,更是盯向了大數據帶來的長尾效應。 在一座座數據中心圈地開工的時候,東華軟件選擇了技術合作而不是直接殺入這片紅海中弄潮,雖然讓人感覺有點魄力不足,但不得不說,這種選擇是最為明智的。然而在資本市場上,人們愿意看的不是揚長避短的明哲保身,而是知難而上的破釜沉舟,畢竟看熱鬧不怕事大,一個沒有話題的企業自然沒有人愿意去炒作。 未來社會的變革必然離不開互聯網,而圍繞互聯網展開的各種服務與應用已經打破舊有的服務體系與思維模式,今日的潮流企業并不一定會是明日的行業霸主,如果不能跟上市場變化的腳步,即便龐大如柯達、諾基亞,也終有倒下的一天。從醫療領域的投入可以看到東華軟件正在從過去的B2B模式走向B2C,更接近市場也更接近消費者,這種變化對軟件企業來講并不容易,而所帶來的成效與變化,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