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部委聯合發文,又給行業帶來了一發重磅利好。財政部、人社部、衛計委聯合發布通知 , 要求實施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統籌地區要結合本地實際,全面實施以總額預算為基礎,門診按人頭付費,住院按病種、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按床日付費等多種方式相結合,適應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及醫療服務特點的復合支付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將支付方式改革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建立健全“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激勵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
2016年以來,醫療改革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醫保支付方式作為醫改的關鍵環節,更是重中之重。早在去年6月,人社部便發布了《關于積極推動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把支付方式改革放在醫改的突出位置,結合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進付費總額控制,加快推進按病種、按人頭等付費方式,積極推動按病種分組付費(DRGs)的應用,探索總額控制與點數法的結合應用,建立復合式付費方式。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又發布《關于推進按病種收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都要選取一定數量的病種實施按病種收費,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2017年年底前推行不得少于100家;同時,《通知》公布了320個病種目錄,供各地推進按病種收費時選擇。
種種政策的出臺,對DRGs是明顯利好。DRGs 是世界公認的先進醫保支付方式,2016年,國際衛生計生委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工作部署,認為DRGs支付方式是轉變醫療服務行為,控制費用不合理增長,進一步轉化醫院逐利機制的重要抓手。衛生部要求北京市開展診斷相關疾病組(DRGs)的經驗做法要在各地衛生系統推廣,組織開展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進國家統一規范下的DRGs支付方式改革。業內人士預測,在近日三部委聯合發文又一次強調推進DRGs的背景下,以DRGs為基礎的醫保支付有望成為行業主流,而DRGs的數據也有望作為醫保控費和醫療大數據的重要來源。
在管理式的醫療保健體系下,DRGs的支付方式不僅兼顧了政府、醫院、患者各方利益,還使得醫保費用支出的控制效果明顯。數據顯示,Medicare住院費用的增速從1983年的18.5%降至1990年的5.7%;北京市的DRGs課題已有12年的探索經驗,2011年北京市6家三甲醫院進入付費制度改革試點,到2012年,醫院里的平均醫療支出下降了18%。DRGs在醫保控費領域的優勢顯而易見。
東華軟件作為目前國內DRGs 領域的技術標桿,同時也是國內一線醫療信息化企業,早年便已搶先布局DRGs。東華軟件子公司東華萬興是北京DRGs課題組在信息系統建設開發領域的指定技術合作方,獲得了“國家疾病診斷相關分組質控中心”授權,通過聚合千萬級病案,搭建了“北京DRGs 分組軟件”和“住院醫療服務績效評價平臺”,為北京衛計委建立了管理、評價醫療機構的綜合性指標。去年11月份,東華軟件與覽海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覽海集團實際控制人參股的上海人壽具備人壽保險牌照,可以和東華軟件的信息化系統和DRGs服務形成產業協同,從而打通醫保控費的支付閉環。
目前,制約著DRGs發展的問題并不少,醫院疾病組的成本核算、臨床路徑的標準化、醫院的經營管理水平,財務、醫務、信息、后勤等多個部門以及信息化廠商的配合,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點。而作為東華軟件來說,成熟的傳統醫療信息化業務和品牌,能夠很好地支撐DRGs業務的推廣和應用。其構建的HIS+DRGs+大數據+人工智能+商業保險的完整閉環,是企業現階段獨領風騷的行業優勢。東華軟件的2016年半年年報中顯示,一年時間里,東華萬興研發的基于DRGs的區域衛生績效評價系統,以及及基于DRGs的區域醫保控費系統,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區域、上海嘉定區域、深圳市區域、深圳南山區區域、北京新農合的項目相繼上線運行或試用行。
前不久,東華軟件DRGs醫療質量監測與分析系統正式上線戰略合作伙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助力院方開展基于DRGs的醫療績效評估技術和醫保控費管理。根據雙方合作協議,東華軟件將幫助解放軍總醫院利用DRGs技術開展住院醫療績效評估,同時向院方提供近兩年的出院歷史病歷首頁數據的質量評估、清洗和DRGs分組服務。另外,東華軟件還可向院方提供“推行DRGs醫療質量管理的實施方案”、“醫保控費實施方案”、“DRGs推進臨床專科建設方案”等方案的咨詢服務,并協助院方其他相關功能的開發,進一步提升DRGs的使用,全面強化醫院管理。而作為東華軟件DRGs應用重要研發參與單位,解放軍總醫院也將同時參與DRGs產品應用的推廣工作,包括接待其他醫療機構單位的考察交流,更好地把DRGs的應用深入展開。
好風憑借力 正是騰飛時。政策推動下,DRGs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東華軟件作為國內DRGs 領域的技術標桿,顯然已經迎風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