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中國的股市全線飄紅,就在深圳的創業板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獲得了急速發展。截至2006年12月31日,深市中小企業板共有102家上市公司,其中2006年新發行上市的52家公司共募集資金161.46億元,平均每家融資3.11億元。那么,中小企業上市收益如何?上市前后有什么變化?上市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新近成功上市的東華合創董事長薛向東。
一朝上市天下聞
2006年8月23日,隨著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于軍與東華合創董事長薛向東共同敲響開市寶鐘,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企業北京東華合創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東華合創成功者的姿態受到世人關注。
“當時發行2160 萬股,每股發行價14.5元錢,這樣股票總數為8623 萬股,現在4個多月過去了,最新股價30多元,做個簡單的乘法運算可以得出我們的市值有25.8億元!”在一連串的數字描述中難掩薛向東董事長的自豪,“股票上市,給我們帶來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解決了我們發展中遇到的資金瓶頸問題,我們現在完全有能力來推進大規模業務升級和開拓更大市場。”
“上市之后,我們的經營理念和經營策略也發生了很大轉變,我們將不會固守于簡單的自我積累式的發展模式,而會考慮通過收購和兼并來實現企業的超常發展。”上市的好處還包括對企業管理方式和經營水平的改變和提升。“企業上市前,要進行一系列的評估和達標,通過這個過程我們逐步建立起了企業規范化管理的一整套體系,使我們徹底拋棄了家長式和作坊式的管理習慣,使公司在管理上獲得了脫胎換骨的改變,這對公司的穩定發展非常重要。”
“最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好處是上市給我們帶來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高,我們出去開拓市場時不必再大費口舌作自我介紹,而且公司信譽度明顯增強,談項目時客戶因為我們是上市公司很愿意合作。上市后人才也來了,2005年我們的人才招聘會只收到了50多份個人簡歷,而2006年冬季的人才招聘會我們一下收到了1500份。”
除此之外,“員工的自豪感明顯增強了,他們對公司認同度加大了,煥發出更大的創造熱情和奉獻力。”企業文化也得到了加強,企業形成了強有力的文化內核,表現出更大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其中奧妙不尋常。
東華合創的成功上市是汗水和智慧的結晶,薛向東認為“實力加技巧”是上市成功的秘訣。
“上市最重要的因素是業績,也就是企業要具備超乎一般的經營實力和發展潛力。企業上市就是要向投資者融資,而投資者之所以會把資金投向企業是為了博取更大的利益回報。因此中小企業的業務好壞直接關乎其上市的成敗。”上市之前,東華合創業務總收入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5年銷售總額達到近5億,公司取得了60多項軟件自著版權,2004年和 2005年連續兩年被信息產業部評為“中國軟件產業最大規模前100家企業”。好的業績為東華合創成功上市挺直了腰板。
實力只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成功還得有“技巧”。“企業上市前要有明確的自我定位和發展方向,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上市時機和證券市場。”薛向東在很早就有上市理想,而當2001年東華合創公司成立時,上市已經是明確的目標。“當時將原東華誠信公司合并重組創建新的東華合創公司來實施上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樣上市成本更小,成功機會更高。”
在上市時機上,薛向東建議企業要抓緊。“現在國家剛剛進行股權改革和匯率改革,民間投資活躍,國內證券市場的進入門檻明顯放低,對中小企業來說機會非常好。”在具體的股市選擇上,薛向東建議應該根據企業現有和未來的業務和客戶情況來決定。“就大多數企業來說,國內的中小企業創業板還是應該優先考慮。因為國內股市首先具有成本優勢,沒有國外那名高的路演支出、雇工費、物料費還省時省力,而且上市后的維持費用也明顯便宜;而大致來說國內創業板市盈率和募款額也要高于境外市場,而且國內上市不必花大量的精力熟悉海外相關法律和規范;最主要的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主要客戶和潛在客戶都在國內,國內上市方便與客戶進行更有效的接觸和溝通。”
另一個“技巧”是要注意選擇一個合適的證券公司來對企業上市進行指導和運作。“在剛有上市想法的早期,就應該找證券公司進行咨詢,以便盡早下定上市決心,并對公司上市作出合理規劃。”“進入上市實際操作階段時還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證券公司,如果一味看重證券公司的規模和影響,有時反而得不到最理想的服務。東華合創經過考察選擇了內蒙恒泰證券公司,來作為自己的上市承銷商,事實證明恒泰非常重視我們公司的上市活動,派來了最得力的人手幫我們實際操作,我們合作得很愉快。”
“上市其實并不神秘,也沒有一般人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就目前情況來看,其實許多企業都能達到,在中關村就有上千家企業具備上市的實力,如果這些企業都能夠實現上市融資,對企業自身、對中國股市乃至中國經濟的快速有序發展都是有力的促進。”
